phone-icon 会议邀请
close-icon

{{item.title }}

邀请你参加会议

拒绝 加入会议

带团队:分槽喂马、合槽喂猪和高屋养牛

发布时间:2024.10.28 16:21

3N2A0330-opq3258951276.png

前段时间,有人问我:俞头,如何激发团队的潜能,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?

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,如何因人而异,把他们妥善管理好?

刚好这个月在总裁班业务板块课程上,我和总裁班学员,也探讨到了这个问题。

当时,我说,中国古人,特别有智慧,提供了一套很有意思的解决方案:

分槽喂马、合槽喂猪、高屋养牛、厚赏惜赏。

这不仅是养家畜的智慧,同时也是我们在管理团队时可以思考的方法。


01 分槽喂马

有个老先生,养了两匹千里马,准备在合适的时候,卖个好价钱。养马必须要勤快,每晚都要给马喂草。

尽管老先生很勤快,但还是出现了问题,几个月下来,马非但没有长膘,反而掉膘了。

于是,他就把“马博士”请来,“马博士”一看就明白,马不好好吃东西,是因为把两匹马养在一个马厩里,每次吃草,两匹马又踢又挤,根本不能安心吃草料。

喂两匹千里马,必须要准备两个食槽,让它们分开吃。

果然,用了这种方法,两匹千里马都养得很好,最后也卖了好价钱。

所以,分槽喂马的精髓,就在于不要安排两个能人,做同一件事情。

在工作中,两个实力相当的人才,就好比两匹千里马,在一起的时候,即使不争抢,也难免互相妒忌、互相攀比。

他们很难专心做自己该做的事情,还不如把他们分开管理。具体该怎么管?

① 人尽其才,各显神通

以前,我们有一个“赛马机制”。既然都是千里马,那就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遛遛。

我们会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,让员工各显才能,从中脱颖而出的,就是值得培养的人。

比如当时在阿里,我们每年、每季度甚至每月,都会开展不同规模的PK。

在PK中,一方面,我们的业绩飞快上升,另一方面,团队也涌现出无数黑马。

其中,有的是快速成长的销售冠军,有的是善于制定策略、带团队的管理者。后来,这些人,很多都成为阿里的中流砥柱。

② 发现优势,放到合适位置

经常会有人问我,Topsales,该不该提拔成销售主管?

我始终认为,选主管,不一定要选最牛的人,前提得看,你想提拔的人,有没有想做管理的意愿。

如果他想“当官”,就提拔他做管理。

以前,我有个下属,现在做了阿里的合伙人,他当时做销售时业绩很牛,销售当时的底薪是1500元,光靠提成他一个月能赚15万。

做主管,当时底薪只有4000,我就问他,“我想提拔你做主管,但在收入上,是天差地别,你还愿不愿意做主管?”

他当时就跟我说,“老大,我就是要‘当官’,我不在乎薪水。”

这样的人,就可以提拔做管理,因为他不在乎钱,他要的是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。

但如果他只想做销售,觉得做主管,薪水远没有做销售的要高,那就让他安心做销售。

同时,你要告诉他,“既然你不想做管理,那未来有一天,有一个业绩不如你的人,做了你的主管,麻烦你配合一下他。

新上任的主管,不会特别管你,不会插手你的具体事务,但有些最基本的,你得听他的。”

一个优秀的领导者,就应该像伯乐一样,识别出团队中的千里马,并把它们放到能发挥优势的位置上。


02 合槽喂猪

卖了马以后,老先生决定养点省事的,于是养了两头猪。

但令他困惑的是小猪越来越挑食,而且不上膘。

于是,就把“猪博士”请来,“猪博士”一看就乐了,他跟老先生讲,哪有养猪还分开养的。

要让猪上膘的办法很简单,让两头小猪,在一个槽里吃,有了争抢,才会吃得更香。

老先生一试,果然灵验。正在成长中、尚未成熟的小猪,需要合槽喂养,让它们快速成长。

在管理中,这类人其实蛮多的,他们通常是潜力股。但同时,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对象。

很多管理者,是不愿意培养他们的,觉得培养这些人,是在浪费时间。有这个时间,不如拿来做业务。

但事实上,业务是发展变化的,当人的能力达不到业务发展的要求,业务很容易做不好。

因此,对这类员工,你要悉心培养他们的能力,教他们工具和方法,给他们资源上的支持,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。

首先,良性竞争,培养业务大拿

比如在工作中,我们总会遇到,优质的客户资源该怎么分?

很多公司,好不容易获得一个优质资源,为了保证转化率,会把资源分配给业绩好的销售人员。

但事实上,这是不利于员工的长期发展的,这种制度,最终培养的是温室里的花朵。

把优质资源放在一些人手上,虽然能让业绩飞速上升,但他的客户资源都是公司给的,会缺乏开发客户技能的磨炼。

他们就容易骄纵,觉得自己很牛,忘了公司对他的培养。一旦他离职,对于公司来说,就是一种损失。

但如果把客户资源放在一群人身上,这一群人都会很珍惜资源,就会培养团队的良性竞争,创造互相分享、互相成长的氛围,产出的结果,也会比较好。

大家的资源都一样,在这种良性竞争环境中,跑出来的业务大拿,才有真正的生命力。

其次,培养一个人,不如培养一群人

通过实践发现,管理者培养一个人的成功率往往只有5%,但培养一群人的成功率却有80%。
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?因为作为管理者,你的精力是有限的。

如果你只带一个人,这个徒弟有可能资质不够,有可能心力不够强,很容易就折掉了。

但如果你培养的是一群人,就算这群人中有一些人不够聪明,有一些人心力不够强,也离开了。

你会发现,到最后还是剩下几个优秀的人才,慢慢地,他们就会成为公司的骨干。

03 高屋养牛

把猪卖了以后,老先生又养了一群牛。

由于刚到春天,嫩草迟迟没有发芽,只能用隔年的干草喂牛。

牛吃得很少,眼见着要掉膘,他很着急,就请来了“牛博士”。

“牛博士”给出了一个建议,就是喂牛的时候,不要把草直接放在食槽里,而是要放在屋顶上,让牛伸着脖子去吃。

老先生回去一试,果然灵验。把草放在食槽里,牛轻易就能吃到,就不会认真吃草。

但如果把草放在屋顶,牛为了不让自己饿肚子,就努力伸脖子去吃草。

这种现象,在管理中很常见。我们经常能看到,团队中有一些员工业绩做得差不多就自我满足了,觉得这样蛮好,很容易产生“小富即安”的心态。

那对于这类员工,你要一边“激发”,一边“刺激”。

“激发”,就是今天,他刚完成一个工作,受到公司的表扬。

这时,就要抓住他这股劲儿,安排一些更有难度的项目,激发他的潜力。但这并不意味着,可以放手不管。

你要时不时看看他,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,帮他解决问题。

给他更高目标的同时,还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,让他多劳多得,不能让他吃亏。

“刺激”,就是带他去看更高处的风景,要让他认识到山外有山,一山更比一山高。

高尔基有句话说得很对,“志在山顶的人,不会贪念山脚的风景。”

让他认识更优秀的人,比如其他区域或者整个公司的优秀人才。

如果他已经是整个公司最牛的人,可以去竞争对手公司找。竞争对手也没有,那就跨行业找可以对比的人。

在中供早期,一个人累死累活,也只能做到一个月8万元业绩。

我们通过不断打磨策略、技能,做得好的销售一个月可以做到200万元业绩。

我们就沾沾自喜,觉得自己很牛。2005年,200万元,还是一笔很大的款项。

马老师就嘲讽我们:“你们这帮人就是井底之蛙,没见过大海的宽阔。”

他告诉我们,国外保险行业的销售,一个月做到200万美元,也不像我们这样嘚瑟。

当时我们很羞愧,心想还有这么厉害的人,一个月能做到200万美元,我们得加倍努力才行。

之后经过不断努力,最终,有的销售单月能做出千万业绩。

人就是这样,见过更牛的人,就会想向他看齐。

后来,我们在设立目标时,都会设置挑战目标,为的就是通过高目标倒逼团队的成长。

这个目标,既符合员工的实际能力,又有一定的难度,能激发员工的斗志和求知欲。


04 厚赏惜赏

春秋战国时期,韩国有一个出色的管理者韩昭侯。

有一次,下人帮韩昭侯整理衣服时,清理出一条旧裤子,他不准备再穿了,一个下人就想让他把裤子赏给自己,但是他不肯。

有人给他建议,君主就是要善于奖赏的,何必要吝惜一条旧裤子?

但他却不这么认为。他告诉下面的人,君主固然要善于奖赏,但任何奖赏,都要有依据。

即使你的手中,有很多的资源,可以游刃有余地安排下属的奖赏,但绝不可以随便行赏。

要做到事出有因,赏罚得当,大功大赏,小功小赏,无功不赏,奖赏要给那些有业绩、有产出的人。

虽然是一条小小的裤子,但随便赏下去,就会给无功的人留下一种印象:不用努力,也有机会获得奖赏。

同时,也会给有功的人留下一种印象:君王的赏罚,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的,再努力也是白费的。

在管理中,也一样,在团队里,一定会有一部分员工,非常踏实肯干,能主动承担更多的职责。

在利益分配上,要向贡献者倾斜,对得起好的人,对不起不好的人。

你不能搞平均主义,吃大锅饭。比如有的人天天加班摸鱼,成果很少,有的人不加班但效率高,业绩更好,如果两者奖金一样,就会不公平,会极大伤害积极性。

大锅饭看似每个人拿的钱都一样,非常公平。但其实这是最大的不公平,因为干得好的人吃亏,干得不好的人占便宜。

真正的公平,是要保护强者的利益,让强者不受委屈。对于兢兢业业做出成绩的人,一定不能让他们吃亏。

员工和你之间,应该建立一种信任——我好好干,你不会亏待我。

对于低产出者,不要做“老好人”,要敢于做“恶人”,敢于放弃他们。

最后,总结一下:德鲁克,有句话说得很对,管理不是为了改变人,而是人尽其才。分槽养马,让能人发挥所长;合槽喂猪,让潜力股能力得到提升;高屋养牛,让团队不断挑战高目标;厚赏惜赏,让功臣不受委屈。

49

740

605

分享

评论 {{this.list.total}}

默认 最新

{{item.emoji}}
暂无评论哦~

{{item.from_user_name}}

{{item.content}}
展开
{{item.show_create_time}}
删除
|

{{item.chain_count}}

|

{{ item.likes }}

{{items.from_user_name}} 回复 {{items.to_user_name}}: {{items.content}}

{{items.show_create_time}}

删除

回复

查看全部评论

联系客服
如果有用户购买你分享的课程,你就可获得该订单的收益

微信扫一扫分享

{{book_info.desc}}

拒绝
接受
icon 订单信息
订单编号:{{info.order_sn}}
订单金额:¥{{(info.total_amount/100).toFixed(2)}}
下单时间: {{info.create_time?FormatTimeLabel(info.create_time*1000, 'yyyy-MM-DD hh:mm'):'-'}}
实际支付:¥{{ (info.paid_amount/100).toFixed(2)}}
icon 预约专家
{{info.expert_info?.expert_name}}
{{NiceName(info.expert_info?.resume, 30)}}
icon 预约信息
预约时间:{{info.book_info?.time_range}}
问诊状态:{{orderStatusMap[info.status]}}
营收规模:{{info.book_info?.income}}
行业类型:{{info.book_info?.industry}}
问诊用户:{{info.user_info?.name}}
公司名称:{{info.book_info?.company}}
职务:{{info.book_info?.position}}
主营业务:{{info.book_info?.main_business}}
希望老师帮忙解答遇到的问题:
{{ info.book_info?.question }}
icon 评价详情
专家专业性:
解答实用性:
专家服务态度:
专家标签: {{item}}
评价内容:
{{ info.appraise_info.content }}
取消问诊
取消问诊
去付款
查看其他专家
进入问诊室
开始问诊
重新预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