邀请你参加会议
发布时间:2024.04.26 14:43
前段时间,看过这样一个案例:
有一家公司,管理细到严格规定员工上厕所的时间,还会派人记录。一旦员工离开工位十分钟、二十分钟,就必须汇报去了哪里,做了什么。
因为管理过于严苛,最终导致团队变形,大量员工离职。
杰克韦尔奇曾说过,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,把混乱的事情规范化。
但在实际管理中,很多管理者,很容易陷入过度管理的泥潭。认为自己管得越多,团队的效益就会越好,成功就会接踵而至。
但事实上,效果往往适得其反。过度管理,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,阻碍企业的发展和进步,成为前进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。
可以说,过度管理,远比没有管理更可怕。
01 过度管理的危害有多大?
通常来说,过度管理,会对团队造成4种危害。
1.信任危机,团队离心离德。
很多管理者,都会认为只有靠严格的管理制度、强硬的手段,才能让底下的人认真工作,服服帖帖地干活。
他先预设了立场,认为员工不听从管理,不自驱,总是在偷奸耍滑,所以想通过强压,来监管员工,甚至监视员工。
防员工,就像防贼一样。但凡员工花1分钟时间,处理和工作无关的事,就是在浪费时间。
就像文章开头说的监控员工上厕所那样,管理者认为员工上厕所,存在摸鱼的可能,所以费尽心思找他们摸鱼的证据,广而告之,杀鸡儆猴。
久而久之,就会把员工推到自己和企业的对立面,造成员工各种口服心不服的现象。
团队就会内耗,所有人离心离德,没有战斗力。
信任,就像一面镜子,当团队出现信任危机,就很难破镜重圆,就会变成一盘散沙。
2.形式主义泛滥,让团队迷失自我。
每次线下讲课,总会有学员问我:最近公司业务发展遇到了瓶颈,有没有起死回生的绝招?
很多人都会陷入“拿来主义”的误区,依赖外部优秀的标杆,迷信成功的经验。
“我只要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,我就能成功。”
听说很多大厂,都在用PPT汇报工作,就赶紧要求员工也要用PPT。
员工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,在写PPT上,没有时间去做业务,最后只能在PPT上打胜仗。
还有些公司,不忙现场却忙于流程,设计繁琐的流程,层层加码。
原本5分钟可以解决的事情,最后需要5、6个人审批,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。
完全不管这些所谓的“妙招”,和自己的企业、员工适不适配、合不合用。
长此以往,就会让员工无所适从,为了让领导开心、不挨骂,也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汇报上。
团队的形式主义愈加泛滥,干正事的人越来越少。
3.缺乏有效沟通,官僚主义滋生。
猎豹CEO傅盛说:“工作中绝大部分问题,不来自于技能本身,而来自于沟通。”
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总会发现,很多管理者,为了维护自己来之不易的权力,显示自己的管理权威,会把“沟通”这扇窗户给关上。
当自己的意见被挑战时,总会觉得自己的权威会被威胁。
于是变得固执专断,无法接受不同的意见,滋生各种不该出现的官僚主义。
他们会拿着“鸡毛”当“令箭”,搬出各种“制度规定”,对员工上纲上线,吆五喝六。
不管员工提出什么建议,想做什么样的尝试,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反驳。
员工端,逐渐缺乏创新意识,不会主动思考,只会等着你的“标准答案”。
4.团队流失率提升,摆烂现象层出不穷
最后这种危害,对团队来说,是最大的。在过度管理的压榨下,会产生两类员工:
一类是走掉的员工,一类是摆烂的员工。
走掉的员工,多数是那些优秀的员工。他们觉得在这家公司,无法匹配自己的发展速度,或者觉得管理者不会做管理,就会选择离开。
而摆烂的员工,往往是工作能力一般的,他们知道领导压榨,但时下很难找到工作,与其面对不确定性,不如留在这里摆烂。
摆烂的风气,就像病毒感冒,一传十、十传百,久而久之,过度管理下,团队留下来的,都是摆烂的。
所以,过度管理,不是好事,只会增加团队的内耗。
02 过度管理讨人厌,没有管理可行吗?
既然很多人都讨厌过度管理,那如果没有管理,可行吗?显然是不行的。
首先,没有管理,会让那些有想法的人,没有主心骨。
绝大多数员工,需要的是一个有远见的领导。跟着他,能更加精准的找到工作方向,最终拿到想要的结果。
其次,没有管理,对员工的自觉性要求,会很高。
我们也无法打包票,公司里的每个员工,都很自觉。在没有管理状态下,也能正常开展工作。
管理,并不是非黑即白,也不是一成不变,更不是和员工的对垒。
成熟的管理者,都会把握好度,既要能根据公司的发展、员工的特点来调整管理方式,也会实事求是、不搞形式主义,不做表面功夫。
不急于求成,而是细水长流,如此才能做到真管理。
那么,如何管理,既有效又让管理不内耗?有以下几点建议:
首先,充分信任,大胆授权。
马老师曾说,管理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,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。
信任,是管理的前提。建设信任,是做管理的必修课。
正所谓,“上下同欲者胜。”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,他们的心,一定是在一起的。
如果你把大量的时间,都花在怎么管控员工上,上个厕所都要过分干预,何来的上下同欲?
有了信任,还要大胆授权。管理,是通过团队拿结果的,要敢于授权,善于授权。
正如《赋能》一书中所言:“赋能的本质,就是将权力和责任下放给团队成员,让他们成为自己工作的主人。”
大胆授权,才能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其次,要有颗粒度,保障结果产出。
管事的最终目的,是要为结果负责。为了保障结果的产出,你要追过程。但在过程中,你要把握好颗粒度。
不是去检查他今天有没有加班,而是要去检查他有没有做出结果。
也不要管得太细,管得太细很容易限制其他人的发展空间,让团队失去创新的意识和自驱力。
这就不再是对工作的“极致追求”,而是名副其实的“过度管理”。
因此,要把握好管理颗粒度,给下属更大的发挥空间,才可能出现百花齐放的情况。
第三,简化流程,提高效率。
有句话说得很对,衙门一多,做事就难。管理的根本目的,是更好地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。
但很多公司,公司不大,却生出了“大公司病”,在流程上,会下很大的功夫。
原本一个简单的审批,最终可能需要经过7、8个审批环节,才能走完流程。
员工一天到晚,都在公司四处奔波,非常忙碌,管理者看到非常欣慰:“员工一天忙到晚,这个流程没错,他们不会摸鱼了。”
他们忽略了在繁琐的流程下,效率却在不断下降,时间成本正在急剧增长。
流程,是帮我们提高效率的,不是让它成为枷锁的,给我们制造麻烦的。
当现有的流程,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,就一定要打破重来。
能取消的,就取消,不能取消的,就合并,合并不了的,就简化。
“凡事都在走流程”,只会浪费大家的时间。
最后总结一下。比没有管理更可怕的,是“过度管理”。过度管理,不是好事,只会让团队陷入僵化和低效的泥潭。
700
633
{{book_info.desc}}
61